【热点】广电总局发通知:直播需资质,“TV”不是你想叫就能叫
经济日报mp2016-09-11 14:29:57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重申相关规定,要求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机构依法直播。不符合条件的机构及个人,包括开设互联网直播间以个人网络演艺形式开展直播业务但不持有《许可证》的机构,不得利用网络直播平台(直播间)开办新闻、综艺、体育、访谈、评论等各类视听节目,不得开办视听节目直播频道。未经批准,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在互联网上使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电台”、“TV”等广播电视专有名称开展业务。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9月9日发布一则公告,对目前火热的网络直播平台又泼了一瓢冷水。
广电总局要求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机构依法开展直播服务。依据分别是于2007年12月发布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以及2010年3月发布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业务分类目录(试行)》。
总局重申相关管理规定
以下是总局重申直播服务应符合现行规定的全文: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重申相关规定,要求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机构依法开展直播服务。
《通知》指出,根据《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广电总局关于发布〈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业务分类目录(试行)〉的通告》,开展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应具有相应资质:一是通过互联网对重大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等活动、事件的实况进行视音频直播,应持有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且许可项目为第一类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第五项;二是通过互联网对一般社会团体文化活动、体育赛事等组织活动的实况进行视音频直播,应持有《许可证》且许可项目为第二类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第七项。
不符合上述条件的机构及个人,包括开设互联网直播间以个人网络演艺形式开展直播业务但不持有《许可证》的机构,均不得通过互联网开展上述所列活动、事件的视音频直播服务,也不得利用网络直播平台(直播间)开办新闻、综艺、体育、访谈、评论等各类视听节目,不得开办视听节目直播频道。未经批准,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在互联网上使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电台”、“TV”等广播电视专有名称开展业务。
《通知》要求,开展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的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技术、人员、管理条件,以及内容审核把关能力,确保播出安全与内容安全,在开展直播活动前应将相关信息报属地省级以上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备案。
《通知》还对直播节目内容,相关弹幕发布,直播活动中涉及的主持人、嘉宾、直播对象等作出了具体要求,直播节目应坚持健康的格调品味,不得含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所禁止的内容,并自觉抵制内容低俗、过度娱乐化、宣扬拜金主义和崇尚奢华等问题。
《通知》要求省级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依法加强对辖区内网络视听节目直播行为的管理。
此次通知重点在哪?简单来说,有如下四点:
◆直播平台必须持证上岗
◆未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以下简称《视听证》)的机构和个人既不能开展个人秀场直播,也不能办新闻、综艺、体育、访谈、评论等各类视听节目,不得开办视听节目直播频道
◆直播活动须提前报省级及以上广电部门备案
◆未经批准,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在互联网上使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电台”、“TV”等广播电视专有名称开展业务
仅看名称,熊猫TV、斗鱼TV、虎牙TV和战旗TV已然躺枪,但最重要的还是对《视听证》的要求,毕竟《视听证》即代表平台能否继续正常运营。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向公众提供互联网(含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活动。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都应当依照本规定取得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或履行备案手续。
从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可以看到,截止2016年5月31日,总局共颁发了586张许可证。这些持证机构包括了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网站等。在获得许可证后,这些机构需要在其网站标明许可证号码以备查验。
对于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机构来讲,要想做直播服务也并不是那么容易。据搜狐科技了解,服务机构在申请许可证时,还需要根据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业务分类目录选择具体的分项。这也是广电总局此次重点重申持证机构进行视听节目直播还需要符合相关分项的重要原因。
对广电系统来讲,直播服务具有很大的风险,如果风险控制不力,可能会产生重大社会影响。比如,之前已经有多家直播平台的主播出于各种目的,“不小心”直播过涉及色情的内容。这也是广电总局对直播服务项目审批非常谨慎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在持证的586家机构里,大部分的许可证里业务类别分项并没有许可这些机构做相关的“直播”服务。即使是很多广电系统内的网站或部分国家新闻机构网站,其《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附页里也没有“直播”这项业务。对于商业网站则更是如此。
在主流直播平台中,大部分都持有文化部的网络文化运营许可证,只有部分已经具备了广电出台的《视听证》、如映客、YY、虎牙等,但花椒,斗鱼,熊猫TV并没有《视听证》信息。
花椒、斗鱼和熊猫官网都没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相关信息
而这三个平台可是占据了直播综艺的半壁江山。网易旗下的直播平台网易CC和网易bobo,以及企图用直播促电商的电商平台等也无《视听证》。
由于《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相较于文化部的《网络文化运营许可证》需要更多的条件和资质,所以较难申请。再加上据说这个证近年不怎么发,这条规定无疑会将一大帮“无证公司”淘汰出局。直播行业不久可能会进入洗牌期。
直播综艺、电商、体育赛事或成重灾区
在几个较为主流的泛娱乐直播平台中,花椒直播、斗鱼TV等不具备《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而他们可说是直播综艺的半壁江山。市面上为数不多的大型直播综艺中,比较知名的六档节目斗鱼TV和熊猫TV有三档:
最近花椒也开始涉足直播节目,据报道,“花椒直播摒弃了以低俗、猎奇内容吸引用户的粗暴做法,在直播内容上,不仅有其他平台主流的美女直播,更注重平台内部自制节目的打造,比如现有《马斌读报》、《玛雅说》等百档自制直播节目,UGC、UPGC甚至PGC的直播内容在花椒逐渐成为主流。”
按理说,其实花椒的路径并没有错,也在自我监管上走出了第一步,但奈何造化弄人。按照监管中“未持有《视听证》不能办新闻、综艺、体育、访谈、评论等各类视听节目”的要求,花椒、斗鱼和熊猫必须尽快办理《视听证》才行。
其实多个直播平台都已经试水直播综艺,包括虎牙直播打造的《一夜真探》、优酷新推出了费玉清主持的《小哥喂喂喂》。
“由于游戏直播平台中国游戏直播用户一共就一个多亿,被几个游戏平台分得差不多了,很难再有大的增长空间,不加入泛娱乐转型,很难再有突破。”熊猫TV窦雨潇这样解释道。总言之,对身处百团大战的平台而言,打造优质内容、往高端化转型、打造差异化优势,亟不可待。
但是直播监管现在直接提升了直播平台做网综的门槛,甚至是有可能断了某些直播平台做网综的路。这其实相当于打击了游戏直播平台的泛娱乐化战略。
另外,电商直播也在此次直播监管中受到了极大的波及。因为显而易见的是,电商没有《视听证》。电商对于流量极度渴求,从阿里接连收购微博和优酷,就可以感觉到,即便是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巨头,也需要内容给电商平台“导流”。当直播平台成为一个聚集人气的重要工具之后,蘑菇街、聚美优品,甚至淘宝这样的电商平台也纷纷开通直播,抢占更多用户时间和流量。而直播确实也给这些电商平台带来了极大的正面意义。
最后,体育直播一直因为赛事版权原因未能像直播综艺和和电商那样蓬勃发展,只有少数有版权的平台如乐视体育、PPTV、腾讯等都在尝试性发展,但是规模都不大,对于这些视频网站的直播尝试来说,本身并没有什么威胁,因为他们在多年的广电监管之下,已经发展出一种成熟的生态。
体育的重灾区其实是以腾讯为首的直播APP,此前腾讯秉持齐头并进的战略,其中企鹅APP承担着体育直播的重任,平台上承担着篮球、台球等直播功能。
此次监管对行业影响多大?
2016年5月,直播市场迎来“百团大战”,市面上能看见的直播app多达数百个,巨头纷纷入场,创业公司也不甘示弱,拥挤大量创业者和热钱的直播行业暗流涌动,其中的竞争与泡沫可见一斑。
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占网民总体的45.8%。业内人士预计,2016 年网红产业产值将接近 580 亿,远超去年中国电影 440 亿元的票房,而网络直播是网红产业中最为火热的 IP 流量变现渠道。迅速火起来的直播平台,再一次走在了制度的前面。
由于监管难题,主播在直播过程中做出出格行为屡屡发生,比如“直播造人”曾经被挂到微博热搜,直播软色情更是常见。9月9日下午,中央网信办组织召开“遏制网络恶俗炒作现象”专题研讨会,直接批评:一些所谓“网红”为吸引粉丝,利用直播平台以低俗、色情等内容吸引网民关注,而这些直播平台不履行主体责任,给恶俗“网红”提供传播平台,甚至为其推波助澜。
此前,以体育直播、演唱会直播、网络直播间为代表的网络直播也在政策上一直处于模糊状态。因此,此次的直播监管其实是有利于去除直播市场泡沫,以及规范市场内容的。不管哪种新兴业务,火过之后,都需要有相关的规定或法律来约束,网络直播也不例外。
据了解,之前不少直播平台使用了文化部的“网络表演”的许可证。针对网络直播平台的乱象,文化部今年4月就陆续开展行动,对直播平台进行整治。7月,文化部下发通知,要加强网络表演管理工作。同时,公安部也决定7月-10月底,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网络直播平台专项整治工作。 广电总局从牌照、许可证的角度来规范网络视听直播平台,可能也是整顿行动的一部分。从之前对网络视频管理情况来看,并不排除这类直播之后也由总局直接管理的可能性。另外,广电总局在这次通知中还特别提到了直播平台命名的问题,如果这类平台使用了广播电视专有名称,也得考虑改名了。
值得注意的是,广电总局很少对外许可非广电系统的机构做“直播”服务。从之前广电总局公布的移动通信网手机电视集成播控服务许可持证机构名单、全国IPTV集成播控服务许可持证机构名单、全国IPTV内容服务许可持证机构名单、互联网电视集成服务许可持证机构名单、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许可持证机构名单列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机构无一例外,都是广电系统的机构。
在近几年互联网电视平台的整顿行动中,互联网电视平台就需要与官方机构合作,其内容才能在这些平台落地。就连在广电总局整顿OTT互联网电视初期态度非常强硬的乐视,最近也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选择与CIBN合作,获得一个牌照保护的身份。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广电总局要整顿网络直播平台时,可能也会采取之前的方式,让这些直播平台与官方授权的机构合作,以CP、SP的方式进入到系统内,统一管理,实现“可管可控”的目的。
或许,网络直播平台到了该找婆家的时候了。不过,广电总局的这则通知影响力到底如何,还要看后续事态的发展情况。
责编/乔申颖
来源/娱乐资本论、搜狐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