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搜索
搜索
个人开网店3月全部实名制 大卖家需工商注册 2010-01-22          广州日报 导读:国家工商总局拟定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预计3月15日前夕颁布。根据意见稿,个人在网上开店须实名注册,具备条件的还应办理工商登记注册。 《网络商品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将出台 《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个人在网上开店应该实名注册,具备条件的还应该办理工商登记注册。征求意见稿中规定:通过网络从事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自然人,应当向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的经营者申请实名注册;具备登记注册条件的,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 本报讯 (记者薛松)记者从消息人士处了解到,国家工商总局拟定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预计在今年3月15日前夕颁布实施。根据该办法的征求意见稿来看,个人在网上开店必须实名注册,具备条件的还应该办理工商登记注册。 自去年以来,国家工商总局就积极开展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监管办法的制定工作。 结束网络交易的法律空白 事实上,目前,网上交易对网店如何管理,如何保障网上购物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害,在我国仍是一个法律空白。据CNNIC监测,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500亿元,较2008年翻番增长。随之而来,消费者对网购的安全性、品牌、服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个人开网店应实名注册 记者了解到,各大网络平台采取的保障消费者权益措施仍带有强烈的自律色彩。国内几大电子商务巨头如淘宝等,大多实行实名注册,但中小型网络交易平台则没有作出实名注册要求,更多是依靠自律来进行诚信建设。比如淘宝网上“钻石级”卖家相当于网络中的名牌企业。 “从事经营活动,办理工商登记理所当然。对电子商务的经营者进行实名制注册,将解决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诚信缺陷问题。”有电子商务专家认为,它可以规范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但他同时表示,不能管得太死,限制多了会遏制电子商务的发展。比如,淘宝网网店的盈利模式就是低价微利,一笔注册登记费对其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工商注册规定并非“一刀切” 工商注册规定并非“一刀切”,该办法规定,对暂不具备工商登记注册条件,申请进入网络交易平台销售商品或提供有关服务的个人的真实身份信息进行审查和实名注册,建立注册档案并定期核实更新;核发证明个人身份信息真实合法的标记,加载在其从事商品销售活动的网页上。 这意味着,网店是否办工商执照也将区别对待,一些交易量不高的个人卖家,比如临时进行二手或闲置物品交易的,可以考虑交给交易平台企业去管理,但必须核查其真实身份信息。而对另一些大卖家,要办执照和收税,按我国现有税务法,经营型企业在网上交易应缴17%的增值税;如只是买进卖出的店家,缴纳4%的增值税。 各地目前网店政策: 深圳:个人开网店不强制登记 拟对域名实行备案 “放宽准入条件,鼓励更多主体从事电子商务”,深圳市场监管局电子商务监管处副处长冯念文介绍,将降低电子商务经营者的开办难度和经营成本,可以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申请除法律规定外的名称和经营范围。 浙江:个人网店不强制办执照 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台《关于大力推进网上市场快速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对于个人网上开店不强制办理执照,扶持网上市场做强做大,鼓励个人通过网上创业解决就业难题。 上海:明确个人网店不强制办照 上海方面明确,B2B、B2C形式的网站经营者为网上重点监管对象,而对C2C形式的一般销售者,目前采取自愿办照的原则。 辽宁:首次明确网店要登记注册 2008年底,辽宁省工商局出台的58条《关于服务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就首次明确了网络化经营的商业企业在名称中使用“电子商务”,包括网店。       阅读全文
美域名信息网站撰文称百度诉讼炒作成份更大 2010-01-21          来源:中国站长站 中国站长站Chinaz.com 1月21日编译:在传出百度将诉讼美国域名注册商Register的消息之后,美国域名业与博客评论界也掀起了一场讨论。纽约时间1月19日,在美国域名信息网站Domainnamewire上,出现了一篇关于百度此次诉讼的讨论,文章认为百度诉讼Register作秀成份更大。 中国站长站编译如下: 百度公司发布公告说由于本月早些时候遭到了来自伊朗网络军队的攻击,为此他们已经起诉域名注册商Register.com,百度声称由于Register.com的疏忽才使黑客有机会篡改域名的DNS记录。 我试图查找联邦通信委员会的诉讼记录,但是一无所获。如果你弄清了这次诉讼背后的细节就会觉得这非常有趣,照常理来说它会非常具体的揭示黑客是如何干掉这个网站的,包含对baidu.com域名DNS记录的任何修改。 事实上现在的网站也需要域名注册商提供更安全的服务,包括在对域名联系信息和域名服务器(NS)的修改前验证(操作人员的身份)。我不是很肯定这样的服务将有利可图,虽然我知道至少有一家在之前已经这么干了。企业会不会愿意花大价钱来确保他们的域名不被黑掉?他们或许会,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定会。 原文参考: Baidu, Inc. announced that it has sued domain name registrar Register.com over a hacking incident by Iranian Cyber Army earlier this month. Baidu claims that Register.com was negligent, allowing the hackers to change the DNS for the domain name. I have searched U.S. Federal Court records to find the lawsuit, but have not located it. It will be interesting to see the details behind the lawsuit, as presumably it will detail what exactly the hackers did to take down the site, including any edits to the nameservers for Baidu.com. Once again, it’s time for a registrar to offer bullet-proof registrations, including a service that requires in-person verification to make any changes to a domain’s contact information or nameservers. I’m not sure if such a service will profitable, as I know at least one domain entrepreneur tried this in the past. Will companies pay substantially more to ensure their domain names aren’t hacked? They should, but that doesn’t mean they will. 而在文章下面的评论中,有网友甚至揶揄地称:我的魔法水晶球告诉我,百度是不会为了这次事件去任何地方诉讼的,他们仅仅是想利用此进行宣传炒作。 据报道在百度传出诉讼Register的消息后,百度的股价上涨了20%。(编译:Dull 阻击者 来源:中国站长站) 阅读全文
互联网产业要学会尊重个人 注册.CN不应受限                                                 2010-01-22 07:35:44 来源:东方早报 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CN域名经历了过山车般的旅程。先是在九部委联手的手机扫黄风暴中,它被指为手机黄毒帮凶,国内域名唯一的注册管理机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也被认定为未严格执行实名制审查,客观上为淫秽色情网站提供了便利条件。CNNIC不得不宣布,自2009年12月14日起,用户申请CN域名注册时,应当同时提交书面申请材料,包括加盖公章的域名注册申请表(原件)、企业营业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注册联系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这个措施被普遍解读为停止个人申请注册CN域名,这种解读并不准确。虽然实践中个人一直在“注册”CN域名,但这种“注册”从来就没有得到制度上的认可。现在CNNIC整治域名管理,不过是重申并严格执行了现行制度中的相关要求而已。 那么CNNIC是不是就无可厚非呢?当然不是这样。CNNIC去年末的域名整治被讥为互联网上的一种“暴力拆迁”,这是有道理的。“暴力”的表现之一是,当年为了在国内推广CN域名,CNNIC鼓励域名注册商大打价格战。如此推销的成绩是惊人的:CN域名注册量从千位数快速攀升至1300万。但在CN域名个人用户已然形成一个庞大群体之后,CNNIC又出来宣布,事实上个人域名注册一直未获制度准许,要从严处理。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反正CNNIC在长期违规操作,这客观上扼杀了网络创业的生机。 而且,媒体报道说,CNNIC正在研究起草个人注册域名开放方案。尽管CNNIC政策的摇摆与混乱让网民仍抱观望,“说收缴就收缴,说开放就开放”的大起大落也会对CN域名的声誉造成极大影响,但毕竟开始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CN是代表中国的全球顶级域名,是互联网上的中国标识。这个标识理应为每个中国人所有。域名注册不宜于继续用作管制,而应该被当成单纯的民事权益安排。域名注册人的资格是不应该受限的,即便因此出现了一些问题,那也不可因噎废食。况且,现有法规对注册主体的限制过严,既不利于CN域名体系的拓展,也不符合国际互联网的基本特征——开放和平等。 阅读全文
个人开网店也要工商注册 结束网络交易法律空白                                                       2010-01-22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个人在网上开店应该实名注册,具备条件的还应该办理工商登记注册。征求意见稿中规定:通过网络从事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自然人,应当向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的经营者申请实名注册;具备登记注册条件的,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 记者从消息人士处了解到,国家工商总局拟定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预计在今年3月15日前夕颁布实施。根据该办法的征求意见稿来看,个人在网上开店必须实名注册,具备条件的还应该办理工商登记注册。 自去年以来,国家工商总局就积极开展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监管办法的制定工作。 结束网络交易的法律空白 事实上,目前,网上交易对网店如何管理,如何保障网上购物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害,在我国仍是一个法律空白。据CNNIC监测,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500亿元,较2008年翻番增长。随之而来,消费者对网购的安全性、品牌、服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个人开网店应实名注册 记者了解到,各大网络平台采取的保障消费者权益措施仍带有强烈的自律色彩。国内几大电子商务巨头如淘宝等,大多实行实名注册,但中小型网络交易平台则没有作出实名注册要求,更多是依靠自律来进行诚信建设。比如淘宝网上“钻石级”卖家相当于网络中的名牌企业。 “从事经营活动,办理工商登记理所当然。对电子商务的经营者进行实名制注册,将解决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诚信缺陷问题。”有电子商务专家认为,它可以规范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但他同时表示,不能管得太死,限制多了会遏制电子商务的发展。比如,淘宝网网店的盈利模式就是低价微利,一笔注册登记费对其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工商注册规定 并非“一刀切” 工商注册规定并非“一刀切”,该办法规定,对暂不具备工商登记注册条件,申请进入网络交易平台销售商品或提供有关服务的个人的真实身份信息进行审查和实名注册,建立注册档案并定期核实更新;核发证明个人身份信息真实合法的标记,加载在其从事商品销售活动的网页上。 这意味着,网店是否办工商执照也将区别对待,一些交易量不高的个人卖家,比如临时进行二手或闲置物品交易的,可以考虑交给交易平台企业去管理,但必须核查其真实身份信息。而对另一些大卖家,要办执照和收税,按我国现有税务法,经营型企业在网上交易应缴17%的增值税;如只是买进卖出的店家,缴纳4%的增值税。   阅读全文
“.cn”拟重启个人域名注册 申请必须用实名 2010-01-2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已对个人用户关闭的“.cn”域名注册依稀打开了一条缝隙。几日前,“.cn”域名的管理机构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发言人表示,CNNIC方面已经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正在研究起草有关个人注册“.cn”域名的方案,有望在一段时间后允许个人注册和持有“.cn”域名。而重启对个人域名注册的关键是率先实现注册信息的实名制。 去年12月11日,CNNIC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域名注册信息审核工作的公告》,要求用户向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在线提交域名注册申请材料,没有企业营业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证的个人用户,将无法申请注册域名。这份公告也被外界解读为CNNIC无限期暂停个人申请注册“.cn”域名。 不过,对个人关闭“.cn”域名之后,一些个人用户开始选择到国外注册机构注册“.com”域名。统计显示,仅在个人注册禁令实施第一周,中国境内在国际域名注册机构注册的人数就上涨了10倍。另外,也有人被迫冒用公司名义填写虚假信息绕开监管。由此,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这种“一刀切”的整治方案,反而会催生灰色代理注册产业链。 对于这种情况,CNNIC对外发言人齐麟对记者表示:“应尽快允许个人用户申请注册‘.cn’域名,把用户和网站留在国内,而不是赶到国外去。如果不加区分地强制删除或暂停解析个人注册的域名,不但不利于广大用户合法权益的保护,也不利于互联网治理工作和实名制工作的开展。” 为此,CNNIC方面表示已经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研究起草了有关个人注册域名的开放方案。目前,CNNIC正在与主管部门积极沟通,希望尽快修订相关条款的规定。不过CNNIC方面强调,域名信息的真实性是保障未来向个人开放的基础。齐麟表示:“对于注册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且正当使用‘.cn’域名的用户,其合法权益将得到保护,包括个人注册的域名。” 这意味着要注册“.cn”域名必须实名。 目前,CNNIC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梳理核查已注册域名的个人持有者信息的准确和完整。上周末,CNNIC方面已经悄然开始要求个人域名持有者在核对工作中应提交信息证明材料。CNNIC方面对于到底何时才能开放对个人用户的“.cn”域名注册没有明确回答,仅表示“这需要视目前的‘.cn’域名注册信息的核查工作进度而定”。 根据CNNIC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国内域名总数为1681万个,其中80%为“.cn”域名。此外,自今年1月1日起,“.cn”域名开始执行新的注册价格。上调后,中国万网“.cn”域名注册价格最低仅69元/年,中企动力价格最高为120元/年。 阅读全文
福布斯:谷歌需要中国 需要十亿潜在网络用户 2010-01-22          来源:腾讯科技 [导读]福布斯认为谷歌确实需要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在互联网领域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而谷歌无法忽视中国的十亿潜在用户。 腾讯科技讯(编译/小贝)北京时间1月2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福布斯网站今天发布文章,称如果谷歌撤出中国,那么将遭到重大损失。而且事实上,谷歌需要中国市场。 以下为福布斯全文: 本周早些时候,谷歌表示推迟在中国发布两款Android手机。上周谷歌称,因12月份在中国遭到大规模网络攻击,谷歌有意终止在中国的业务。 谷歌是否真的准备好要撤出中国?如果真的撤出,谷歌将遭到重大损失。我们知道,谷歌正在进行谈判,这表明谷歌非常重要中国的业务。 要理解中国对谷歌的重要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回顾美国的互联网发展历史。二十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进入美国主流生活以来,互联网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而新兴市场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接受速度甚至更快。 例如,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INIC)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达到3.84亿,同比增长28%。这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网民最多的国家。谷歌必须考虑的一点是,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仍然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因为中国全国总人数达13亿。 谷歌确实需要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在互联网领域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而谷歌无法忽视中国的十亿潜在用户。目前,谷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为33%左右,落后于中国本土的搜索引擎百度。 考虑到中国的用户基数,百度完全有可能发展到谷歌这样的规模,甚至比谷歌规模更大。拥有中国的用户有助于谷歌维持其在全球搜索引擎市场的领先地位,并保证谷歌继续投资创新,进而帮助美国维持在科技和企业领域的领先地位。 更重要的是,随着互联网发展的国际化,谷歌就互联网管理问题与中国政府产生的分歧也属于误入歧途。过去,互联网活动的中心在美国,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众多的新兴市场的发展,互联网逐渐向能够带来最多营收的市场转移。 通过由几个国家政府组成的国际组织管理互联网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目前企业的重点应当是追求利润,而非参与政治活动。 阅读全文
Google中国何不与腾讯合一                                                 2010-01-20 来源:FT中文网 不去理会政治和国际博弈层面的各种阳谋论,单纯从一个互联网用户的角度讲,当然不愿Google撤离。 我用Google搜索新闻和图片,用Gmail和Gtalk跟朋友联系,在GoogleReader里看订阅的博客,在iGoogle看天气查日历,出门时在GPhone上用GoogleMaps里查路线,在GoogleLabs里体验各种新奇玩意儿。Google至少占据我70%的上网时间,几家门户和SNS分食了剩下的30%。至于Google在搜索业务上的那家直接对手,只会当有竞价排名欺诈或者被黑客攻陷的大新闻时,才会想起它。 如果Google撤离,中国网民体验到的Google产品质量就会下滑。既然在本土没有研发和运营、.cn域名不再做监控而被隔离、中国用户数和本土收入下滑,Google用于服务中国用户的资源定会随之削减。接下来,中国用户的体验难免恶化,最终忠诚度丧失,转而投奔其它公司和产品。而当没有了Google的直接威慑,那些原本在产品质量和商业道德上不够严谨的对手会更加缺乏责任心和鞭策感,不知道会有多少跟竞价排名类似的欺诈黑幕会更加张扬。 从一个平凡用户的私心出发,期望看到势均力敌的竞争,期望看到市场力量不断提升网民福祉。Google的自我标榜“不作恶”是一个相当高的标准。如果直接造成竞争真空而让用户受损,算不算一种“作恶”?孙悟空的伟大不在于为保护唐僧打妖怪,在于能同时忍受唐僧为保护妖怪而念的紧箍咒。 考虑到Google所提出的道貌岸然的撤离理由,一个称得上两全的备选方案是:Google中国业务与一家本土公司合并;由这家本土公司主导,承担一切在本土进行的政策配合、关系协调、日常运营,而Google通过单纯的产品和技术支持来换取品牌的继续存在和财务收益,而不用担负其所影射的道义责任。 潜在的本土合作者需要具备三个特征:和Google有合作的历史;在本土市场至少有与百度一争高下的势力;在业务布局和互联网整体竞争态势上与Google互补。这样看来,最靠谱的是腾讯,可以有80分;其次是阿里和网易,勉强60分。 这算不算痴人说梦?应该不算。 《环球企业家》杂志曾报道(该作者张亮不久前投奔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做分析师),2008年初Google中国总裁李开复就收到腾讯一核心人物的电话,提出:QQ有没有可能接手Google在中国的全部业务?这并非一厢情愿。早于2006年年中Google在中国最受质疑的时期,Google总部曾有高层主动提出,是否应该将中国业务与腾讯组建合资公司? 两次机缘在后来都无疾而终。2006年那一次,据称是因为Google中国高层团队的坚决反对,认为在那样一个非常时期,如此大的动作会破坏公司内外的信心,方案最终被搁置。2008年那一次,Google在中国处于迅猛布局、大幅拉近与百度差距的时候,当然不会有被人收编的内心渴求。 而现在,应该是个旧事重提的好时机。且不论Google受到的压力和进退之两难,重要的是从市场态势看,有利于这两家公司,有利于竞争和用户。 第一,不仅Google需要腾讯接手,而且腾讯也需要Google。在搜索业务上,腾讯的搜搜一直没有在市场上有过硬表现。而搜索和电子商务这两块业务,在马化腾眼里绝对是“必须一战”。 第二,腾讯接手Google中国业务,将对百度形成最有压力的威慑和牵制。如果腾讯能把搜索用于激活旗下庞大的信息海洋,比如Qzone里的行为数据和QQ里的堪称海量的聊天信息,应该可以产生巨大的潜在广告机会和收入增长。而如果腾讯还能用合适的方式解决用户信息的隐私问题,把这些信息加入到搜索结果,那百度将受到史上最残酷的打击。 第三,Google的主业搜索和腾讯的主业IM/游戏并不冲突,这是基础。更上一层,Google今天所受到的一大威胁是,Facebook自成一统的行为信息并不在Google搜索的射程内,Facebook势力范围越大,Google活动空间就越小。与腾讯结盟将有助于Google对社交网络行为信息的突破,更甚至把其用以与Facebook对抗的社交网络开放标准OpenSocial和QQ进行一定的整合,这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最低限度,也能轻松把Facebook的势力范围永久性的挡在中国之外。 总结一下就是,Google和腾讯能相互补齐彼此最脆弱的那根软肋,两家联手,甚至可能控制全球互联网。各自的主宰势力范围,地理和辖区上以中国国界为线,业务上以社交网络(相当于盾,牢不可破)和搜索(相当于矛,无坚不摧)为线,划洋而治。以今天Google在全球、腾讯在中国的行业地位,两家都不应该觉得冤枉。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这个假设留下的最大问题是:腾讯在中国就会变得过于强大,那时候,恐怕能阻挡腾讯一统天下的也就只剩下阿里集团。既然是从有利于竞争有利于用户的角度出发,期望Google把中国业务委托给本土公司,那么也应该同样期望,最终接纳Google的不是腾讯,而是等而次之的网易,阿里,或者盛大。 阿里接手Google中国的逻辑跟上面提到的腾讯基本一致。值得一提的是,淘宝自从切断了从百度来的流量后,面临极大的为淘宝卖家寻找流量入口的压力,这直接导致淘宝大量小卖家不能存活。Google旗下的搜索流量、以及Google注资的265.com和Discuz,都可以为淘宝大大方方解决这个问题。而最新消息称,阿里已经就接手265开始与Google接触。 当然,阿里若与Google结盟也同样存在“过于强大、难以制衡”的问题。所以我倒是更乐于见到相对弱势的网易能当仁不让。丁磊技术出身、也有跟政府部门顶牛的历史、早年网易曾使用Google的搜索技术、而且目前一直期望在搜索引擎上有突破,两家人沟通应该问题不大。如果网易如愿,那么中国互联网版图会立刻由之前的“BAT”(B百度,A阿里巴巴,T腾讯)三国演义转变为“BANT”(N网易)四强鼎力。竞争越充分,网民受益就越多。 不过底线是,无论谁接手,都请尽早。除了考虑BAT这些纯粹商业玩家的竞争和制衡外,中国互联网又进来另一股强大力量,“国家队”。很大程度上,BAT和Google们要作为一个整体来与国家队抗衡。从Google的“撤退”表演和最近的互联网乱局里我们已充分领教到:国家队很厉害。而经验显示,国家队对用户体验仅仅有相对最弱的尊重。 作者:程苓峰 阅读全文
版署重申网游前置审批 提出一证三号监管方针                      2010-01-21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从2010年6月起,凡是没有经过新闻出版总署前置审批并获得具有网络游戏经营范围的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的企业,一律不得从事网络游戏运营服务。”1月20日,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在大连召开的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上表示。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中国网游产业走过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我国网游产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当天年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网络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256.2亿元,比2008年增长39.4%,并带动电信、IT、传统出版等相关产业产值近550亿元。 不过,孙寿山强调说,在十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还暴露了很多问题和不足,比如,“从游戏企业出版运营层面看,一些未经审批或者备案的网络游戏擅自上网运营,非法出版的问题依然突出”。 孙寿山指出,一些外资采取渗透手段介入网络运营问题也日益凸显,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在我国从事网络运营服务,这严重违反了国家相关法规的规定,破坏了我国网络游戏出版市场的秩序。 由此,新闻出版总署再次强调加强网络游戏的前置审批管理。孙寿山提出了“一证三号”的监管方针。“一证”是指在今年6月之前必须获得具有网络游戏经营范围的互联网出版许可证;“三号”是版权认证号、审查批准文号和网络游戏出版物号。 另外,已经通过审批的网络游戏如果发布新版本、新资料片或者变更运营单位,必须重新履行前置审批或进口审批手续,否则将按非法出版予以取缔。 记者注意到,历届网游年会的“常客”网易公司,没有派代表在今年的年会上发表主题演讲。 (刘方远 21世纪经济报道) 阅读全文
中国电信首推新3G套餐 3G资费大战即将重演                                                 2010-01-21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新一轮3G资费大战即将上演。上周中国电信北京公司宣布推出新型3G手机上网套餐,与以往单推3G手机上网套餐不同的是,北京电信此次首次采用数据流量+增值业务组合+全国接听免费,将全国语音通话与3G上网资费捆绑。此举是北京电信3G上网资费的一次重大变革。北京电信即将推出59元、99元、139元三档3G套餐,将以数据业务为主并配合语音优惠资费。此外,上述三档套餐还赠送15元数据业务信息费,以及天翼LIVE、189邮箱等增值业务。 其中,月基本费59元档套餐包含500MB手机上网流量,全国接听免费,长市漫合一,国内通话费为0.2元/分钟;月基本费99元档套餐包含1G手机上网流量,全国接听免费,长市漫合一,国内通话费为0.15元/分钟;月基本费139元档套餐包含2G手机上网流量,全国接听免费,长市漫合一,国内通话费为0.1元/分钟。 2009年7月,北京电信曾推出每月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共五档3G手机上网“月租套餐”,以及每日0.5元的3G手机上网“日租套餐”。此外,北京电信还曾推出月租19元、39元和59元三个档位的3G校园套餐,并借此推行长话、市话合一的一费制计费模式。 根据此次北京电信公布的新型3G手机上网套餐,其3G手机上网资费捆绑较为低廉的全国通话资费,比较符合中高端用户习惯,因为中高用户不仅经常用3G手机上网,而且同时是经常出差的漫游用户,同时满足3G上网和无漫游费的语音通话,对中高端用户有吸引力。 “此次乐享3G套餐并非要取代原来的3G手机上网套餐,而是两者并行,针对不同用户。”北京电信市场部相关人士如此强调。 (毛涛涛 北京商报) 阅读全文
国内电信用户增长主力转为3G         2010-01-21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电信运营商用户增长的主力,正逐步由2G转移至3G领域。昨日中国联通公布的数据显示,3G用户增长量已连续两月超过2G。 去年12月,中国联通3G用户净增92万,2G用户净增64万户,截至去年12月底,中国联通3G用户已累积达到274.2万户,2G用户则累计达到1.45亿户。去年11月,中国联通3G用户净增80.1万户,首次超过2G用户的增长量。与中国联通相比,最早进军3G市场的中国移动在3G方面已初具实力,去年12月,国内使用TD-SCDMA(国产3G)网络服务的用户数为340.8万户。 为了推动3G用户数的增长,国内电信运营商除了在3G资费上进行了调整,还争相推出了“明星”手机战略,其中中国联通引入了iPhone手机,中国移动则推出了OPhone系列手机。在去年iPhone上市之后,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曾表示,iPhone手机的发售将对第四季度3G业务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希望中国联通3G每月用户新增100万户。照此计算,中国联通3G用户数的增长速度依然未达到该公司的预期。 如何快速地提升3G用户数,至今仍是摆在电信运营商面前的一大挑战,但随着3G网络建设的推进和业务的完善,用户增长给电信运营商带来的压力开始有所缓解。 (毛涛涛 北京商报) 阅读全文
赞助商广告链接
联系方式
  • 咨询服务热线:0571-87130088
  • 专业咨询顾问(林小姐)请与我联系!
  • 专业咨询顾问(林先生)请与我联系!
  • 地址:杭州市萧山区盈丰街道保亿中心2-401C
网站备案信息快速查询
设为首页 | IDC网站导航 | 证书样本| 成功案例| 代理合作| 招聘信息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付款方式 |
公司地址:杭州市萧山区盈丰街道保亿中心2-401C 服务热线:0571-87130088  
本站法律顾问:浙江永大律师事务所 周旭光先生   后台登陆